电磁兼容的共性技术
电磁兼容技术是车辆的共性技术,是解决整车及其子系统电子电器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的一门关键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的发展,车载用电设备日趋增多,车载接收机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上驱动电机、大功率器件等电子电器零件的增加,电磁波的频率从Hz 到 GHz 分布,车内车外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对汽车的电磁兼容开发也带了挑战。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成为了汽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保证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兼容基础
1. 电磁兼容定义
电磁兼容(EMC :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气或电子装置在其所处的电磁环境中令人满意地工作 , 并且对同处一环境中的其它装置不产生电磁负面影响的能力。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2)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换句话说,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线路、设备、系统之间互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出电磁兼容的两个方面:零件本体的骚扰发射水平、零件本体的电磁抗干扰能力。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对电磁兼容性的定义为:电磁兼容性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电磁环境中能完成自身的功能,且不在该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频谱范围内零件各自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不会相互影响。
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及公共环境中存在着各种电磁兼容现象。常见的家用电器、工业电器、通讯、自然雷电等等就构成了我们周围复杂的电磁环境。比如:飞机起飞时要求乘客关闭手机,就是因为手机信号会影响飞机导航;天空打雷时,开机状态的电视屏幕出现雪花或闪烁,收音机 AM 频段中出现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