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十问十答

在医疗器械领域,有很多产品注册与性能研究问题是企业和从业者关注的重点。

在医疗器械领域,有很多产品注册与性能研究问题是企业和从业者关注的重点,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些关键问题。  

1. 第二类有源分体式医疗器械各独立部分的内部接口是否需要考虑网络安全? 

答:分体式医疗器械各独立部分的内部接口视为外部接口,如服务器与客户端、主机与从机的内部接口,需要考虑网络安全。 

2. 第二类有源注册单元划分需考虑哪些因素?

答:注册单元的划分常规考虑的因素有技术原理、适用范围、产品主要结构及组成、产品性能指标差异等。 

3. 第二类有源产品中包含的核心芯片的生产厂商发生变化,是否需要进行变更注册?

答:一般来说核心芯片的生产厂商发生变化会涉及到嵌入式软件的重大软件更新,原则上应进行变更注册。

4. 有源产品设备只涉及外观颜色变化是否需要注册变更? 

答:应确认外观颜色变化是否涉及注册证及其附件载明的内容,若涉及,应申请变更注册。 

5. 已获上市的有源医疗器械某个型号外形变动较大,同时临床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是否还在变更的范畴?

答: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判断变更后产品与原获批产品是否可列入同一注册单元,若属于同一注册单元,则可以按照变更注册申报;若不属于同一注册单元,则需按照新产品申报注册。 

6. 有源医疗器械申请增加型号注册变更事项,产品主要功能发生变化,是否必须进行检验?能否用原有型号检测报告覆盖?

答:产品主要功能发生变化,会导致产品性能指标发生变化,企业需提交检验报告,若是企业提交原有型号检测报告的,需要提交科学、合理的覆盖说明。

7. 如何确定独立软件的结构组成?

答:根据《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22修订版),独立软件的结构组成应明确交付内容和功能,其中交付内容包括软件安装程序、授权文件、外部软件环境安装程序等软件程序文件,功能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适用)、云端(适用)、若适用注明选装、模块版本。

8. 如申报产品包含有多个配件/接口,并且预期与其他器械配合使用来实现预期用途的,在申报资料中的产品结构组成应如何描述? 

答:对于产品结构组成的描述可以结合产品示意图分别针对主机、配件(附件)、软件(包含嵌入式软件和独立软件)进行描述。对于主机部分可以针对内部主要部件、接口、控制面板(如控制按键、触摸屏等)、显示部分(如显示屏等)、应用部分等进行描述。产品如含有多个组成部分的应说明其连接或组装关系。对于与其他设备配合使用的器械应明确配套设备或附件的信息,并对于器械之间所存在的物理、电气连接方式进行说明。配件(附件)部分如有区分标配件和选配件的情况应进行明确,并对于各配件(附件)与主机的连接(组装)方式进行简述。软件部分应明确其型号及发布版本,并对软件的主要功能进行阐述。独立软件还需对运行环境进行描述。

9. 含软件组件的有源医疗器械是否都需要在产品技术要求中明确运行环境?

答:外控型软件组件、专用型独立软件视为软件组件时,需要明确运行环境,包括硬件配置、外部软件环境以及网络条件。内嵌型软件组件则无此要求。

10. 注册申请人是否可以分别委托两家及以上的检验机构对于一个产品进行注册检测?

答:注册申请人可以委托两家及以上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对于同一个产品进行注册检测,但所委托的检验机构应均为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统一管理。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方可对医疗器械实施检验)。同时,注册申请人应当确保不同检测机构中所检测样品的一致性,并对所有检验报告进行汇总形成完整的自检报告。在所提交的申报资料中,注册申请人除提交自检报告之外、还应提交所涉及的所有相关检验机构的资质证明文件、报告真实性自我保证声明,声明所有检测机构中所检测样品的一致性。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沪ICP备2023006748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202014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