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系统你了解多少?

从日常出行的导航,到各行各业的精准定位,都离不开卫星导航系统。

从日常出行的导航,到各行各业的精准定位,都离不开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备受瞩目,它们分别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的 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四大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 发展历程: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系统,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 

 • 系统组成: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还在国际海事、国际民航、国际移动通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 执行标准:明确产品需满足的电磁兼容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等。

• 测试环境与条件:了解产品电磁兼容测试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海拔等,以及测试设备和场地情况。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

• 发展历程: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90年代初具备初步导航能力,后因资金等问题发展缓慢,2011年实现全球覆盖。 

 • 系统组成:由卫星星座、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组成。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地面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注入站和监测站等;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机等。 

 • 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俄罗斯国内的军事、交通、测绘等领域,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应用。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 发展历程:1999年正式提出,2002年启动,因资金、技术等问题进展波折,2016年部分投入运行,2020年星座部署完成。 

 • 系统组成:由卫星星座、地面基础设施、用户终端三部分构成。卫星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地面基础设施包括控制中心、上行链路站、监测站等;用户终端用于接收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导航等。 

 • 应用领域:旨在为欧洲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应用于交通、物流、农业、安全等领域。

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EMC测试标准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针对支持北斗的移动终端等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如《支持北斗的移动终端无线射频和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第 1 部分:电磁兼容》(T/CCSA238.1—2018 ),规定了支持北斗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电磁兼容性要求;还有电力应用方面的《电力应用北斗定位设备环境及电磁兼容测试方法》(T/CECXXXX—XXXX ),规定了电力应用北斗定位设备对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的测试方法。 

美国(GPS):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无线电设备的规则和标准,对 GPS 相关设备的电磁发射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其在电磁环境中的兼容性,例如 FCC Part 15 规定了无意辐射体等的电磁干扰限值和测试要求等。 

俄罗斯(GLONASS):俄罗斯有自己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体系,如 GOST 标准系列,对 GLONASS 卫星系统及相关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规定,保障系统在俄罗斯境内及周边区域的正常运行以及与其他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欧盟有统一的电磁兼容指令,如 2014/30/EU 电磁兼容指令等,要求相关电子电气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且不产生过度干扰,伽利略卫星系统的设备需满足这些指令要求,同时还会参考 EN 系列标准(如 EN 55011 等)进行 EMC 测试。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沪ICP备2023006748号-1 沪公网安备31011202014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