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填空题和简答题
满分100分得电磁兼容填空题和简答题,快来看看你能得多少分?
电磁兼容填空题
1. 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 干扰源 、 耦合路径 和 敏感设备
如果按照传输途径划分,电磁干扰可分为 传导干扰 和 辐射干扰 。
2. 电磁兼容裕量是指 实际测量值 和 发射限值 之间的差值。
3. 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措施是 滤波 、 屏蔽 和 接地 。
4. 常见的机电类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志有中国的 CCC 标志、欧洲的 CE 标志和美国的 FCC 标志。
5. 电容性干扰的干扰量是 变化的电场
电感性干扰在干扰源和接受体之间存在 交连的磁通
电路性干扰是经 公共阻抗 耦合产生的。
6. 辐射干扰源可归纳为 电偶极子 辐射和 磁偶极子 辐射。
如果根据场区远近划分, 近区场 主要是干扰源的感应场,而 远区场 呈现出辐射场特性。
7. 随着频率的增加 ,孔隙的泄漏越来越严重。因此,金属网对 微波或超高频 频段不具备屏蔽效能。
8. 电磁干扰耦合通道非线性作用模式有互调制、 交叉调制 和 直接混频
9. 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 屏蔽导体 和良好的 接地 。
10. 电磁屏蔽的材料特性主要由它的 电导率 和 磁导率 所决定。
11. 滤波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反射式滤波器和吸收式滤波器,其中一种是由有耗元件如铁氧体材料所组成的。
12. 多级电路的接地点应选择在低电平级电路的输入端。
13.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 单点接地、多点接地、 混合接地 和 悬浮接地 。其中,若设备工作频率高于10MHz,应采用多点接地 方式。
EMC简答题
1、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电磁屏蔽是指同时抑制或削弱电场和磁场。电磁屏蔽一般也是指高频交变电磁屏蔽(10kHz ~ 40GHz)。在频率较低(近场区,近场随着骚扰源的性质不同,电场和磁场的大小有很大差别。
高电压小电流骚扰源以电场为主(电准稳态场-忽略了感应电压),磁场骚扰较小(有时可忽略)。低电压高电流骚扰源以磁场骚扰为主(磁准稳态场-忽略了位移电流),电场骚扰较小。
随着频率增高,电磁辐射能力增加,产生辐射电磁场,并趋向于远场骚扰。远场骚扰中的电场骚扰和磁场骚扰都不可忽略,因此需要将电场和磁场同时屏蔽,即电磁屏蔽。
02为什么要接地?接地技术可分为哪几类?
接地是抑制电磁干扰、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重要手段之一。
安全接地包括防雷接地、接零保护接地、设备安全接地信号接地包括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悬浮接地,单点接地分为并联和串联。
03针对雷击浪涌可采用哪些元器件?
抑制雷击浪涌骚扰的元器件主要有气体放电管(避雷管)、压敏电阻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这些元器件属于对瞬态瞬变脉冲的吸收器。
04为何辐射强度伤害常定在30~300MHz?
经查国家标准及军方标准辐射场强密度值在30~300MHz频段均定为1mW/cm2,因为人体在此频段对微波有最大吸收量,如30MHz波长为10m,四分之一波长为2.5m。300MHz波长为1m,四分之一波长为0.25m,依据射频共振原理四分之一波长为共振区,人体对次频段有最大吸收能量,故在此频段内微波对人体伤害最大。
05比较三种瞬态干扰的特点有何不同?
(1)脉冲上升时间:ESD—极快,<1ns,EFT—很快,约5ns,浪涌—慢,s数量级
(2)能量:ESD — 低,EFT(单个脉冲)— 中等,浪涌— 高
(3)电压(负载阻抗高):ESD — 15kV以上,EFT — 10kV以下,浪涌— 10kV
(4)电流(负载阻抗低):ESD —人体放电为几十A,装置放电可达数百A,EFT—几十A,浪涌—几千A 至上百千安
06EMI、EMS和EMC分别指什么,有何区别?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电磁敏感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电磁兼容。
电气和电子设备在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往外发射有用或无用的电磁能量,这些能量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干扰。
对电磁干扰进行分析、设计和验证测试的学科领域就是电磁兼容。
电磁敏感性是指设备、器件或系统因电磁干扰可能导致工作性能下降的特性。
07哪些方法可用于切断共模地环路?
切断共模地环路方法:
(1)调整接地点的选择 (2)差分平衡电路 (3)隔离变压器 (4)纵向扼流圈 (5)光电耦合器
08公共阻抗耦合是什么?
由于两个以上电路有公共阻抗,当两个电路的电流流经一个公共阻抗时,一个电路的电流在该公共阻抗形成的电压就会影响到另一个电路,这就是公共阻抗耦合。
09简述高频、低频磁场屏蔽措施的主要区别?
(2)低频磁场屏蔽常用高磁导率的铁磁材料,如铁、硅钢片坡莫合金。其屏蔽原理是利用铁磁材料的高磁导率对干扰磁场进行分路。
10构成辐射干扰的三要素是什么?
(1)电磁干扰源向外辐射能量的特性。
(2)耦合路径:使能量从干扰源耦合(或传输)到敏感设备上并使敏感设备产生响应的媒介。
(3)敏感设备:对电磁干扰发生响应的设备。